從這個部落格轉貼過來的http://v48432011.pixnet.net/blog


藍色字是原作者的感想



 


皇上要求吏判供出老論控制的軍隊,並秘密地將軍隊調往外地,世孫為了掌握當年老論眾臣們逆謀叛亂的確切罪證,根據世子圖中所指,來到了仁王山尋找烏龜岩,逆黨得知皇上要禪位與世孫,於是滲透入禁軍中,在世孫找到烏龜岩,並找到了世子留下的物證時,禁軍軍官們的刀卻指向了世孫,在一陣激烈的打鬥之後,世孫安然無恙的回到了宮中。眼看著禪位在即,中殿不惜毒害皇上,但大殿大官不願遵從,就在中殿以為一切大勢已去,皇上卻因肺衰竭而昏迷不醒。

世孫召集眾臣,將皇上原有意禪位予他的事告知眾臣,然而,中殿卻來到便殿,拿著皇上之前廢世孫的詔書,堅持廢世孫才是皇上的本意。逆黨再次將手伸進了禁軍和禁衛軍,東宮殿光靠翊衛司守衛根本寡不敵眾,於是世孫懇請禁軍別將助他一臂之力,就在禁衛所的軍官與翊衛司官員打鬥時,禁軍別將率領了禁軍化解了危機。逆黨暗中將都城外的軍隊調回都城,禁軍中竟又出現背叛者,軍官帶領士兵投靠了中殿,中殿見禁軍投靠,覺得機不可失,等不及軍隊回到都城,就帶著逃出王宮的禁軍重返宮殿,中殿、和緩翁主及與眾臣們來到了大殿門前,正準備拿下世孫時,皇上卻從大殿走了出來,眾人的臉色忽地一陣慘白,皇下一聲喝斥,眾人全都跪倒在地。

皇上要求懲治眾人逆謀之罪,吏判卻以世孫曾經保證朝廷不會破局為由,要求李祘壓下此事,洪國榮等人對於輕判眾人極為不滿。皇上得知世孫企圖壓下此事,於是親自下詔廢中殿,貶為庶人,並搬離中宮殿。世孫並不打算公開廢中殿的詔書,要中殿看著世孫的反撲,與老論眾臣們的下場。

皇上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深知自己時日無多的皇上偷偷出宮,來到了市集,親自觀察百姓們的生活,他要松淵根據他的口述畫一幅世子的肖像畫,皇上為感謝松淵送給她一對玉戒。宮中因為皇上失蹤亂成一團,一得知皇上在私宅,李祘立刻前往迎接陛下,回到宮廷之後,皇上病逝。

這些人真是無法無天,李祘的仁慈依然喚不回逆黨的良知,為了阻止世孫即位,鄭厚謙等人不惜買通殺手暗殺世孫,但殺手開出一萬兩天銀的天價,為籌措這筆款項,逆黨等人紛紛變賣家產。洪國榮興大壽等人察覺逆黨必有陰謀暗中進行,於是跟蹤了鄭厚謙的手下,並且劫走了殺手留給他的書信,鄭厚謙等人在完全不知道殺手動向的情況之下,李祘的即位大典順利進行著,並在便殿中再次重申自己是思悼世子之子。

誤以為抓到殺手而安心的洪國榮等人以為一切都結束的時候,卻是掉進了殺手的圈套之中,鬆懈了警戒。殺手偽裝成瘸腿的丹青工人,在宮廷中暗藏了武器,來到了大殿之中,李祘的跟前。此時大壽來找洪國榮,這才察覺放鬆警戒才是他們的目的,就在李祘與殺手一番打鬥之中,逆黨也潛入了宮廷,卻被隨即趕來的禁軍一舉擒獲。

逆黨眾臣們再度被捕入獄,李祘猜想逃走的和緩翁主與鄭厚謙將前往清國,在碼頭逮捕到兩人歸案。李祘決心不再姑息,決定親自推鞫罪臣們,從壬午年陷害思悼世子,到暗殺身為世孫的他,乃至於即位後暗殺之事,一併問罪,被打入冷宮的大妃金氏也以逆黨之首遭到審問,當晚意圖服毒自盡獲救。

李祘的外祖父洪鳳璘為救逆黨的弟弟一命,和吏判聯手意圖牽制李祘,想藉由大妃自殺之事,不惜以謠言中傷李祘。各地儒生受到搧動,紛紛來到都城聲援大妃。大妃卻在便殿眾臣面前駁斥了推鞫與尋短見之事,以為能因此逃過一劫的眾臣們,一一被罷免其職發配邊疆賜死,翁主也被眨為庶人,大妃則是在洪國榮的諫言之下,以政治名義得以保留性命。

李祘公布了對翊衛所官員們的調升職,但對於屢次立下大功,為李祘出身入死的大壽等人,卻只是升一級,讓三人非常不服氣,由洪國榮策畫組織的貼身保護陛下的宿衛所也排除了三人,更是令人忿忿不平,但陛下卻是另下教旨讓三人都成為宿衛所從五品的官員。

儘管清除了逆黨,但老論僻派在朝中仍掌握了權勢,李祘找來了當初在民間認識的老翁及以庶孽身份不得出仕的學生們,賦予眾人管理王宮圖書館的職位,為了抵抗老論僻派的專橫,李祘決心擴大舉辦科舉。

眾臣反對錄用庶孽為官,以辭官威脅李祘取消科舉,吏判請出了前老論的首長張泰優,應考當天,卻只有少數幾個應考生,哎!想要終結這幾個亂臣賊子還真不是容易的事呀!群臣辭職的事件持續蔓延著,從上而下,遍及整個都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就在此時又發生了濕疫,即使通知眾臣入殿解決此事,老論僻派依然無人出席,李祘於是親自來到了老論們集會的地方,並向張奉優再度宣誓不會再縱容士大夫專橫下去,科舉還是會繼續,讓中舉的學子命從八品或七品以上的官職,不參加這次應試的儒生,十年內不得再參加大考,而且朝廷官制也會因此縮編,一切將會回歸到燕山君之前的狀態,得知此事的兩司官員卻又集結來到大殿前,但李祘以眾人都已遞交辭呈為由斥退了眾人。

濕疫疫情逐漸獲得控制,第一次科舉也終於順利舉行,已辭官的老論終於開始著急,張泰優為此覲見陛下,原以為會遭到懲罰的,李祘卻以張泰優在濕疫中櫂分財務,幫助解決疫情為由,重新任命張泰優為左相。

同時間,惠慶為了納後宮,屬意洪國榮之妹,中殿卻獨鍾松淵,奏請了陛下納松淵為後宮之事。李祘為了確知松淵的心意而把松淵請入宮中,但惠慶卻為此對於中殿極不諒解,原本在政務室等待世孫的松淵,卻被前來覲見皇上的惠慶撞見,喝斥了松淵,讓她對入宮之事死了心,以御真畫師的身份進宮畫畫。洪氏入宮當天,李祘為了再次確認松淵的心意而來到了圖畫署,卻看到獨自哭泣落淚的松淵,松淵依然堅持留在圖畫署,不願入宮,讓李祘心痛不已!松淵為了御真畫再度進宮,李祘期許兩人即使無緣成為夫妻,仍能以朋友相待。


對於老論諸臣返回朝廷,洪國榮為此感到氣憤填膺,身為皇上近臣,又是外戚,洪國榮的聲勢日益壯大,老論人士早就看他不順眼,如今更是想除之而後快,李祘聽了關於洪國榮的流言,命其不得參加輪對,實際上卻是不希望他被老論眾人攻擊。

不滿錄用庶子的老論們,在夜裡襲擊了庶子出身的王宮圖畫館官員,且放火燒了提學大人的家,提學大人也因此過世,李祘為此命洪國榮調查此事元兇,洪國榮為了引出犯人,不惜暗中襲擊元兇閔珠植,此時宮中卻接二連三發生老論眾臣被殺害的連續殺人事件,左相以襲擊事件為由,將朝臣遭殺害事件栽贓給洪國榮,洪也被押入義禁府。李祘在便殿向眾臣保證洪國榮絕非暗殺朝臣的兇手,並且允諾會拿出證據證明其清白,他點名3人可能就是下一個遭到傷害的朝臣,於是派兵駐守以逮捕犯人,但是3人一夜無事,被殺害的竟是兵曹。由於擔心軍隊人數眾多,容易敗露行跡,於是大壽等人再度守在戶判家中,果然逮捕到了兇手,並且查獲根據地,果然是殺主契所為,洪國榮因此被無罪釋放。洪重新調查藏書閣官員遇襲之事,閔珠植在押送的途中被大妃所救,並將他納入陣營中。



元嬪因為陛下與松淵的傳聞而將松淵找進宮中問話,卻被中殿怒斥,並要親自教導元嬪關於內訓之事,元嬪因此心生不滿。惠慶求孫心切,要圖畫署在元嬪的處所,畫幅可以祈求懷孕的屏風,元嬪特別指名了松淵,松淵來到了元嬪的住所作畫,卻遭到百般刁難,元嬪要求松淵必須在元嬪的處所完成屏風圖,元嬪不滿松淵畫的蓮花圖,松淵雖解釋其涵意,元嬪卻是全然不予理會,就在這時,元嬪出現了疑似懷孕的症狀。因為元嬪懷孕之事,陛下親自來到元嬪的處所,遇見了松淵,松淵向李祘恭賀元嬪懷孕之事,李祘卻是苦笑著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想從妳口中聽到這一類恭賀的言詞呀!

元嬪懷孕之事讓中殿的心裡很是難受,其囂張跋扈的氣焰更是令人難耐,但御醫再次診脈的結果確知元嬪其實並沒有懷孕,但元嬪怕洩露此事,而向惠慶說了謊。洪國榮為了掩蓋元嬪假懷孕之事,要求御醫三緘其口,在慶祝元嬪的誕辰宴中,設計龍種死產的假象,傷心至極的惠慶決心調查此事,御醫在洪國榮的暗示之下,將矛頭指向中殿送去的湯藥,得知此事的惠慶也開始調查事情的真相,陛下命朴大壽等人調查御醫的行蹤,徐長保發現御醫遭人綁架,正打算追上去時,卻被歹徒以飛鏢射中要害,性命垂危。松淵不忍中殿因為此事蒙受不白之冤,將她到元嬪處所作畫,元嬪在傳出死產的前一天還在服用洪國榮從私宅特別熬煎的益母草湯藥之事稟告中殿,中殿於是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並在元嬪的面前揭發此事。

陛下因為廢除奴婢制再度與老論對恃,左相帶領眾臣離開了便殿。另一方面,一直在苦等機會離開嘉靖堂的大妃金氏卻要求吏判等人回到便殿之中,避免朝廷再次出現破局,知道大妃娘娘對於老論僻派的影響力,李祘於是讓大妃搬離了嘉靖堂。

元嬪到惠慶處所席藁待罪,承認流產與中殿送來的湯藥無關,而是誤服了私邸送來的益母草湯藥所致,元嬪雖極力撇清洪國榮與此事有關,但眾臣卻因此意見分歧,吏判極力維護洪國榮及元嬪,但洪卻在李祘面前坦承事先知情,李祘陷入長考,但最終還是決定原諒洪與元嬪。
松淵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酒醉男子騷擾,此時, 一名年輕男子出面為松淵解了危。原來這名年輕男子就是松淵從小就送人的弟弟旭,但他卻是反對君王及朝政組織的其中一員。

李祘微服出訪民情,他不願按照洪事先安排的路線,卻遭到意外的襲擊,有人將槍口瞄準了李祘。因為李祘遇襲之事,洪國榮再次將目標指向老論眾臣們。但從老論眾臣家中搜出的兵器中並沒有當晚襲擊李祘的槍枝。

元嬪因為病重在洪國榮眼前死去,原本一心想藉由元嬪獲得更多權勢的洪國榮,在元嬪病逝後,失去妹妹的洪,把一切過錯歸咎于中殿。痛失妹妹的洪,請求李祘將恩彥君的長子過繼給元嬪,期完成元嬪的遺願。
透過大妃的指點,洪國榮率領禁軍和宿衛所抓捕民間反對君王及朝政的組織,松淵的弟弟也因此身受重傷,為松淵所救。這些被洪逮捕歸案的所謂的逆黨,其實只是天主教教徒,李祘對於住所搜出槍枝及眾人被捕當時毫無抵抗等感到疑點重重,於是暗中命大壽與姜軍官調查。李祘在微服出訪時得知被當作逆賊抓到義禁府的梁進守,其實是樂善好施的大善人時,對於逆黨一事更加疑惑。松淵不知道所救之人就是自己的弟弟,為了幫他傳話才在朋友口中得知真相,並拿出松旭珍藏的雙親的畫。但是當松淵趕回家中時,洪已帶著禁軍等在門外,松淵被帶進了義禁府,正在微服出訪的李祘一得知此事,火速趕回宮廷。

松淵拜託大壽幫助松旭逃走,大壽卻在途中被抓,大壽這才向洪坦承那人就是松淵的弟弟。李祘見了松淵,松淵還是什麼都不說,李祘只能讓判義禁府事在自己的眼前將松淵拉走。李祘過於平靜的反應讓南內官感到不安,實則是李祘的心中早已明瞭那些天主教徒並非逆黨,他讓洪去追查槍枝的來源,原來購買槍枝的是一名譯官,因與清國商人往來獲取暴利。證明了天主教徒們的無辜後,松淵也被平安釋放,也終於和失散多年的弟弟重逢相認,松淵這才從大壽的口中得知將昏迷的旭救回家中的人其實就是李祘。

李祘答應了洪的請求,將恩彥君的長子,命名完豐君過繼給元嬪,所以儘管中殿反對,洪仍一意孤行。
松淵隨著弟弟松旭離開都城,大壽於是覲見了李祘,表明了松淵的心意,並懇請李祘務必在後宮選秀時,召松淵進宮。李祘見到因為遺失腰帶而心急如焚的松淵,決心將松淵留在身邊,松淵被李祘的誠意感動,決定隨李祘進宮,當晚,李祘要松淵侍寢,但這其實是李祘為了把松淵留在身邊,不得己才這麼做的,隔天,李祘向惠慶表明要松淵留在宮裡的心意絕不退讓,松淵終於順利進入宮廷。


李祘終於要重整亂廛的事了,之前還在想什麼時候才要重整市廛商人掌控經濟之事,還以為這回又是虎頭蛇尾的收場了,這回李祘決心不再半途而廢,即使市廛商人再度燒毀物品罷市,但李祘早已有了應對方案,讓物流得以不虞匱乏,市廛大房們眼見李祘勢在必行的決心,於是覲見李祘,請求李祘到雲從街詢幕,聽取市廛商人們的心聲。洪國榮在大妃的提示下,認為市廛商人們必定會在此次的會面中暗殺李祘,於是逕自下令,將市廛商人逮捕,嚴刑拷問。大壽等人對洪的指令愈來愈無法理解,陷入兩難的大壽向李祘吐露心聲,但李祘還是希望大壽能相信洪國榮。

李祘是個即使明知道有危險,也不會因此而退縮,這一點,倒是始終如一啊!到了與市廛商人對話的這一天,卻無人赴會,李祘這才得知洪將市廛商人抓來嚴刑拷打之事,很是震驚,命洪不得再插手此事。

大妃搧動眾臣奏請立完豐君為世子,洪因為元嬪之死遷怒中殿,屢次對中殿出言不遜,野心,讓一個忠臣變得面目可憎,總有一天,非要讓李祘知道此人的真面目,真是太可怕了,一個人一旦握住了權勢,真的會變成連自己都不認識的那種毒蛇猛獸吧!

即使入宮之後,惠慶仍對松淵誤會極深,不願給予她後宮牒紙,甚至不接受她的問安,生辰宴會也拒絕松淵參加,大壽見到此景,心中盡是不捨。中殿找了草非入宮陪伴松淵,見松淵因為圖畫署畫及茶母的來訪而心情愉快,也令中殿欣慰不已。

大壽奉中殿之令跟蹤洪,得知他與大妃內通之事很是失望,中殿欲將此事向李祘告發,洪竟意圖在耆老宴的饍食中毒害中殿。松淵在稜幸的途中昏倒了,原訂由中殿主持的耆老宴,也臨時由李祘親自主持。洪在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命達浩告訴崔尚宮中止計畫,但由不知名的尚宮呈上的饍食仍然引起了騷動,李祘察覺其中有異,大壽發現洪命人帶崔尚宮悄悄離開,於是揭開了此事的真相,洪被逮捕之事,令李祘陷入了前所未見的難堪,以為難逃一死的洪,在大壽將洪在最後一刻中止計畫之事稟告了李祘,於是李祘獨排眾議,將洪國榮被發配邊疆。

李祘因追查高利貸而微服出訪,在根據一名匿名儒生所描述的地點果然查到了他們的根據地,在那裡他又遇到那名蹺課的儒生,兩人被困在倉庫之中,李祘對於他的一舉一動滿是好奇,看著他利用麵粉爆炸將門炸開之後逃了出來,李祘雖向儒生表明身份,但儒生不拘小節直率的性格,讓李祘不禁想起第一次見到洪國榮的場景,心中滿是激賞。

李祘對流放的洪始終放心不下,命大壽前去探視,得知洪病重的消息,李祘趕到見了洪最後一面,對於自己將洪流放之事感到後悔不已,洪在李祘面前病逝。

李祘對於考官們提培的合格名單不滿意,欽點丁若鏞為狀元,丁若鏞看到李祘真是國主君王時,以為大禍臨頭,看到他苦惱的表情,連藏書閣官員們都忍不住捉弄他,更教他惶恐不安,但當他面對李祘的提問卻是毫無矯飾的直言不諱,或許真是太久沒遇見說話如此直率的人了吧!兩人不知不覺地竟聊了通宵。

惠慶對於松淵的誤會依然未解,拒絕讓松淵參加貞敬夫人們的聚會,但在和嬪的勸解下,惠慶才勉強答應。原以為低賤的松淵不可能回答得出貞敬夫人的提問的惠慶和和嬪,面對兩人都啞口的問題,松淵卻是對答如流,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中殿也因此感到欣慰。

放高利貸的商人們將無力償還債務的百姓們賣到清國換取賣身契,大壽等人率領士兵,逮捕了放高利貸及清國交易的商人。

清國使臣要求遣返罪人回清國,被李祘拒絕,清國於是派兵來到了捕盜廳。松淵得知此次清國使臣就是自己在清國學畫時認識的張遠大人,於是懇請惠慶娘娘允許出宮,松淵見過使臣大人之後,令松松淵的老師交給她一幅畫,畫中似有難言之隱,必須單獨面見陛下,松淵將此畫交給李祘,傳達畫中詩詞之意。同一時間,丁若鏞找出清國使臣舉兵的目的,可能與經濟有關,李祘於是和使臣以公開人蔘交易達成協議,退出朝鮮。

松淵確定懷了身孕,惠慶於是下了牒紙,升為三品昭容,正式承認了松淵。松淵因為羊水過水,感覺不到陣痛,令人擔心不已,雖服用了催產湯藥,依然只能靜待佳音,同一時間同時懷孕的和嬪卻先傳出了陣痛的消息,兩人先後產下了王子和翁主,這時候就看得出來李祘的細心,他第一時間先去看了產下翁主的和嬪,畢竟所有的產婆都說腹中懷的是王子,結果卻是女兒,心情一定會很低落吧!李祘沒有忽略這些,是個體貼的丈夫吶!

閔珠植在逃亡期間,以草莽的身份群訓練縛草,在李祘新成立的壯勇營中,也有部份縛草滲入其中。

李祘讓丁若鏞找出可以讓數千人同時渡江的方法,丁若鏞想出了舟橋的方式,李祘這才把他自繼位以來,一直想將思悼世子從永祐園遷葬之事告知眾臣。大妃眼看著李祘已準備著手改革朝政,心中很是著急,再度召集了老論諸臣們集會。

大妃為了找出先王遺詔,再度要閔珠植派刺客入宮,但遍尋不著,李祘因生命再度遭受威脅,亟欲立松淵之子為世子,但大妃卻又再度鼓動老論及儒生反對,松淵將先王臨終前送給她的玉戒指送給元子,惠慶在看到玉戒指之後,明瞭先王之意,同意李祘冊封元子為世子,松淵也升為正一品夫人-宜嬪。

世子因麻疹病逝,松淵自知患了不治之症,拜託大壽找來宮外的醫員診脈,但為了腹中胎兒,松淵拒絕服藥治療。大壽向醫員打聽到松淵的病情,稟告了李祘之後,追回了要到外處靜養的松淵,李祘懇求松淵為了他一定要活下來。為了找出治療松淵的方法,李祘公告天下尋找醫員,當他親自把藥端到她的面前,我看到的不再是一個處事冷靜的國主,而是一個即將失去心愛的人、不知所措的丈夫,只要是為了松淵,他會不惜把地翻過來!

李祘拜託大壽到清國請來西洋醫員,大壽請求松淵一定要堅持到他回來,松淵想在臨終前畫一幅李祘的御真,就在畫即將完成的那一刻,一陣狂風大作,將李祘在世孫時綁在她手臂上的腰帶吹跑了,松淵在找到那條腰帶時昏倒了,大壽終於帶著清國醫員回來了,李祘興沖沖地要告知松淵好消息時,卻聽到松淵失蹤了,當李祘找到她時,松淵已是奄奄一息,最後,松淵就在李祘的懷中閤上了眼睛。

看到大壽得知松淵死訊時痛苦的模樣,真的讓人很心痛,守護了一輩子的女人,即使只能遠遠地看著,也希望她能得到幸福,然而現在,她卻離開了,真是教大壽情何以堪吶!

在這齣戲裡改變最多的就是大壽了,從一個不學無術、整天只會打架鬧事的市井流氓,到成熟穩重內歛的護衛軍官,大壽的蛻變是漸進式的,演技也愈見內歛純熟,即使身居要職,但是對於尊長他還是一貫的敬重,不因身份的貴賤而有所改變,這一點真的很難得。愈來愈喜歡這個明明只是小傷卻總是哇哇大叫的大男人了,哈!


思悼世子遷葬、舟橋及修補宮牆、建造水庫,都是為了要遷都水原,要將老論眾臣根植於都城的既得利益連根拔除,以大妃為首的老論派再度將刀磨亮,準備刺向李祘。逆黨計畫在園分時謀害李祘,因為對於升遷多有抱怨的徐長保和閔珠植搭上線,也因此獲知逆黨的計畫,在龍珠寺逮捕到閔珠植等人,然而閔等人只是誘餌,真正的暗殺計畫是在夜間操練,當燈火盡滅之時,逆黨的刀再度指向李祘,徐長保等人察覺事態有異,緊急趕到幸未釀成大禍,連同刺客及謀畫的大臣們一一逮捕,但即使嚴刑拷打,罪臣依然矢口否認此事與大妃有關,李祘將罪人處以斬首,大妃又搬回宮廷中最不起眼的一角。

看到李祘教導世子及大壽教授小堂弟的情景,都讓人忍不住想起英祖當時給小李祘的課題,以及洪國榮教大壽念書的情景,尤其是大壽,特別可愛吶!李祘在宜嬪的祭祀中對大壽描述著心中理想的世界,那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世界!

都城再度發生錢荒,銅幣的鑄造原料銅價格飆漲,於是李祘同意購入清幣,但是假幣充斥,李祘於是下令收回清幣,丁若鏞提議找出其他代替銅礦的礦物,就在這時,李祘卻病倒了,病重之時,松淵來到李祘病塌前,說他還有未盡之事,現在還不是時候,於是李祘醒了過來,李祘清醒之後,將世子的安危交託給大壽,李祘離開人世,世子繼位。


 



這是從另一個網站po過來的,


是我看過寫李祘劇情最詳細而完整的。


其實還有一個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shinyoz/


李祘尋遙子的窩寫的更完整,連每個人的台詞動作都有


可惜作者只寫到18集就停了。


先把劇情交代完再來寫感想。


劇中有很多台詞我都很有感觸,


李祘從世孫到登上皇位的過程中遭遇了許多阻礙,


但是他也遇到了很多好人:


除了劇中最重要的腳色松淵、大壽及洪國榮之外,


待他如父執兄長的蔡濟恭大人及南內官,


溫柔又善體人意的孝懿皇后,


還有翊衛司徐長保、姜石基、後來的機靈古怪的丁若鏞,


以及受李祘重用的庶子及南人,


李祘不算是孤獨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m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